作者:刘娟 核稿:梁润生
2021年4月23日-25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科技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1年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高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副院长韩峰应邀参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大会并致辞。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中国外语》杂志主编黄国文,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俞洪亮、赵雯、向明友,秘书长梁君英及部分委员共同出席。开幕式由教指委委员胡杰辉主持。
何莲珍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认为本次大会理论与实践结合、形式与内容并举,相信将对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申小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围绕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人才培养、一流课程建设、外语课程思政和教师素质提升等主题进行研讨,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叶志明教授做了《怎样当好新时代的高校教师》的报告。叶教授以自身从教40余年的经验积淀为范例,介绍了如何当好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他指出,落实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本学科基本素质、相关学科基本素质、科技人文基本素质和教育方法基本素质。叶教授认为,课程思政是教师教书育人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应该把育人理念与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难以践行这些要求,就不会认识到课程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引领等对育人的重要作用,更无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师的道德情操、知识水平、专业能力、人格魅力、教学风格等,都是自身素养和能力的体现,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书育人特色,在教学过程的每时每刻践行育人,如此才能实施好课程育人,做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扬州大学副校长俞洪亮教授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大学外语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新动能、新路径》的报告中提出,要在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建设高质量课程中获取改革与发展的新动能、在融合发展中寻求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新路径。报告比照世界高等教育变革,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外语教学的新特征、新变化和新要求,指出大学外语教师要在践行立德树人初心的过程中淬炼教育教学素养,重点围绕教师的技术与信息化素养、思政与育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创新与改革素养等方面不断学习和提升。俞教授强调,广大外语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紧跟时代,在育人过程中既要强调知识、能力,更要强调价值、素养。他在报告中指出,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创新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内涵要进一步拓展,更新知识体系,再构课程体系,更新能力要求,重铸价值引领。
《中国外语》杂志主编黄国文教授做了题为《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到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报告,勾画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所涉及的为什么、是什么、谁来做、何时做、何处做、怎样做等重要问题,并认为目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是外语课程思政”和“怎样做外语课程思政”。他强调了教师在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的“主力军”作用。黄教授通过分析《中国外语》2021年第2期“外语课程建设专号”中的文章,说明了关于外语课程思政研究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认为首先要认清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有机关系,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投身到教学研究中。
在随后举行的专家论坛中,王海啸、赵雯、向明友、梁君英、陈向京、潘海英六位教授就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设置、教师素养提升、教师团队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观点与思维碰撞引发了现场教师的热烈反响与共鸣。
本次会议的主旨报告和专家论坛,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讨了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的新要求、新路径、新动能、新发展、新生态,核心就是“新”字,为大学外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会议强调,课程思政的内涵应该落在育人上,应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重塑教学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