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璀璨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红烛璀璨 - 正文

    优秀教师典型事迹 | 曹艳艳:以德润心 以爱化人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次数:

    从2005年到2025年,20年的教学工作给了我不断成长与提升的平台。从青涩的教坛新兵到逐渐领悟教育真谛,我始终坚信:教师的德行修养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崇高事业。

    一、以德立身: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坚守

    2015年的夏天,我经历了一次给我带来重大改变的变故,那是我第一次明白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是在那个充满慌乱的夏天,终日惶恐后,我勇敢地戴着假发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我的课堂。有了那样的经历,我更加珍惜自己能做的每一件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所以,每一堂课我都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当我的教学效果受到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好评时,我其实对我的课堂充满感激,因为那里有我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课堂教学给了我特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当自己精心准备的每一堂课被学生认可时,都会让我看到自己认真的意义和价值。课堂之外,我竭尽所能去助力每一位向我寻求帮助的学生。看着学生的专四通过率不高,我从2021级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做专四辅导,一对一解决学生在复习备考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所带班级进行计划性复习,大多数班级通过率已突破50%,较前几级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我认为语言学习功夫在课外。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基本功,任现职以来,我所带的所有班级,我都将一对一辅导落到了实处,在发音、口语、翻译、写作、竞赛等细节学习中给予学生大量的帮助和引导,助力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我始终坚信教师对教学的热爱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以行动诠释有意义的人生。每当学生将自己的好消息分享与我,那份喜悦和自豪感,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沉甸甸的分量。这份感动化作永恒的师德信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用健全的人格培育完整的人。

    二、以爱育人:润物无声的教育实践

    我始终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教师用爱心与耐心静待花开。语言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课外练习时间。信息时代的来临让沟通变得随时随地,也给了我和学生更多的课外交流与辅导的途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带着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奔赴自己的未来。记得曾经应邀参加学生自主组织的毕业晚会,结束时为了鼓励负责筹备的学生以后能更加自信地面对她的工作与生活,我主动走上台去谈了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告诉她当她勇敢地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她的毕业晚会就已经精彩纷呈。这些年陆续收到关于她发给我的好消息:考上英国的研究生了;毕业工作签到北京了;参加TED演讲了…… 学生每一次的感恩与分享都会让我看到教育的意义和自己工作的价值。

                                                            课堂中为讲台下渴望的目光点亮星火

    三、以文化人:专业成长中的师德修炼

    当学生一次次在演讲、讲课比赛中斩获省级大奖时,他们的演讲稿里跳动着文化自信的脉搏,这让我更加坚定:语言教师应当是文明互鉴的摆渡人,要用专业素养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更应该有温度、有情感、有引领,我始终希望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教育实践。

    二十年的讲台春秋,最珍贵的不是获奖证书上的烫金文字,而是毕业生寄来的明信片上那句“老师,我现在也成了像您一样的教师”;最动人的不是立项通知书的红头文件,而是学生发来的教学视频里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这些点滴汇聚成河,让我懂得: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它是春风化雨的坚持,是静水流深的积淀,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终身践行的信仰。

                                                      2023年指导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演讲比赛

    这些年之中坚守着这份对教学工作的执着,是因为我始终坚信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因为我的努力可以成为年轻的他们成长路上的微光。所以,在今后的每一天,我依然会保持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全力以赴,尽我所能,诠释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地 址:中国 陕西 延安市延安大学

    邮 编:716000

    电话:0911-2650707

  • 学院公众号

    视频公众号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