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洁 核稿:李世荣
为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高校与中学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探索构建高校和中学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铜川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于11月30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新时代、新要求、新作为”外语师范生教育教学研讨会。铜川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阴江辉、铜川市新区景丰中小学校长王喜艳、宜君县高级中学副校长苟亚琴、铜川市第一中学教学一处主任刘汉文、西安交大铜川市实验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马龙、铜川市第一中学封艳老师、耀州中学陈婷老师一行8人在铜川市教育工委副书记赵迎军同志的带领下出席了此次会议,学院英语专业教师、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英语专业全体学生和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李世荣副院长和李艳副院长先后主持会议。
李世荣在致辞中强调,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招生评价体系的转变,推动了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为中学和高校的新发展创造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师范生人才培养是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挑战,我们应该顺势而为,主动出击,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全面研究掌握新时代新高考制度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及时根据现实需求变革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希望铜川市基础外语教育领域的专家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探索成果分享给外语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为学院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铜川市教育工委副书记赵迎军在发言中盛赞了母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的卓越成就,介绍了铜川市教育局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显著办学成效。同时他指出,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铜川市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惑,尤其是在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如何加强教育信息化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亟待深入思考与探索。最后,他希望双方能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在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科研合作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阴江辉做了题为《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主旨报告,通过解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的内涵和要求,从理论学习、实践应用、素养养成三位维度,围绕“备”“教”“学”“评”“研”五个教学环节,详细阐述了教师成长中“点、线、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他在报告中指出,教师应该坚持学习,广泛阅读,逐步提升自身的哲学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素养。教师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瞄准一个目标--核心素养,坚持一个依据--《课标》,基于一个出发点---学情,努力解决一对矛盾---教与学。他强调,课堂必须要体现时代特点,绽放的育人新气象,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确保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来教;学生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来学,真正把立德树人融入并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新时代的课堂是立体的、灵动的、超时空的、多样的,是可以突破围墙和固定桌椅束缚的,是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生命场域,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升人格品行的向往之处。
随后,王喜艳、刘汉文、苟亚琴、马龙、封艳、陈婷分别从新高考改革理念的课堂构建、新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高考改革引发的中学英语教学变革与发展趋势、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主旨报告,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12月1日上午,双方在外国语学院四楼会议室进行了座谈。双方围绕毕业生跟踪调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征询、未来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外国语学院副书记许多文,副院长李世荣、韩峰、李艳,学科教学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张纪鸽,系主任雷琨、徐晓娟、王雨薇出席了座谈会。最后,双方就见习、实习、优质生源地建设等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此次研讨会是针对新高考综合改革研究的首次探索,有效地提升了外国语学院外语师范生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铜川市外语教育与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双方的师生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共鸣、互助、分享、展望的平台,对于共同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幸福、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